|
初次接触到这部电影,是在豆瓣Top250的榜单上,之前看过两次,却不知道原来电影里的语言正是西班牙语。在上《西班牙语与西班牙文化》的课程时,猛然感觉发音有些类似,翻回去寻找,果然不错。从2016年出版,2017年正式在中国上映,这部西班牙影片至今在豆瓣上保持在8.8的高分,几乎代表了世界范围内悬疑影片的天花板。经过了数次反复观看,笔者终于能慢慢理清影片的逻辑思路,也越来越领悟到影片的魅力所在。
年轻有为的企业家多利亚与自己的情人劳拉外出幽会,回家路上不慎与迎面而来的车辆相撞,导致对方司机身亡,原本普通的交通事故,因两人不可曝光的私情,变的棘手。初看影片的简介,总会以为这是个平平无奇的老故事,但就是这样的“老故事”,被无数的细节赋予了无限的内涵。
很多悬疑片,为了吊足观众的胃口,往往会故作神秘,但此片却反其道而行,故事的开始,看起来相当平淡、简单,甚至有点乏味,然而这正是影片的妙处所在。因为,每当你觉得,案子就是这么回事的时候,一个轻轻的角度切换、一个小小的细节披露,立即就让整个案情发生了大反转,而且是一次接着一次,让你的思维不停的跟着转变,并开始渐渐迷茫而怀疑自己的判断力,直至剧终,故事达到高潮,让人在恍然大悟后,陷入久久地震撼之中。
值得称道的是,这样一个悬念丛生的精彩故事中,并没有什么奇巧淫技,而仅仅是充分的利用了人性的莫测来进行布局。多利亚陷入麻烦后,请来了资深律师古德曼为自己辩护,故事就在多利亚对案情的陈述和古德曼对案子的分析中展开,前者企图掩饰真相的狡黠谎言,和后者为了打赢官司,对谎言的不断撕破和补救,让案件经历了一次次推倒,再重建,这期间没有人在乎案件的受害者,是人性的自私与冷酷,让一桩本不离奇的案件,变得扑朔迷离。
导演奥利奥尔·保罗是编剧出身,十分擅长制造悬念,2012年他自编自导的《女尸谜案》,就曾令人惊艳,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一向追求出乎意料的悬疑片中,保罗还能保证故事的深度,《女尸谜案》里那场惊心动魄的复仇中,每个直接或间接手染鲜血的角色,最终都受到了各自的道德审判,故事的意义陡然间深刻起来。本片亦是如此。
主角多利亚,作为一个已婚出轨男,是一个道德缺失的人物,随后发生的事,其实就是一次对他的惩罚,因为如果他不出轨,就不会和劳拉去度假,不会着急回家而抄近路,不会发生那桩让他陷入困境的车祸之中。
出轨,就是整个案件的原罪,也是多利亚在片中的第一个谎言,即对妻子的欺骗。破除谎言的最佳方法,就是说出真相,但那样就要承担坦白带来的痛苦,显然多利亚不想要这个痛苦,而是选择了隐瞒。隐瞒一个谎言,就需要说更多的谎言,最后像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直至崩盘,形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多利亚就是如此,带着侥幸的心理,一步步走进深渊,最终陷入万劫不复。
如同片中说的那样,没有痛苦,就没有拯救。
假如车祸发生后,多利亚选择诚实,那么婚外情虽然会曝光,生活会遭遇挫折,但并不会葬送整个人生,一时的痛苦,换来的是长久的救赎,而掩盖过错,只会将小错酿成大过,最终受到更大的惩罚。多利亚作出这种不明智的选择,并非因为不聪明,实际上在他那一系列精心编造的谎言中,我们已经见识了他的高智商,他的最终失败,还是源于其道德的缺失,他的内心从未承认自己的出轨是一个错误,更未有过想要悔悟和救赎的心思。所以,关于车祸后,多利亚选择诚实的假设,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
对于影片的内容,显然不是寥寥数语就能叙述的,文字也难以代替影片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数次的转折让人在惊讶的同时,思考着影片更深层次的意义所在。
我的思考从影片的名称出发,影片的西班牙语名称为Contratiempo,是“不幸、灾祸”的意思。除了“看不见的客人”之外,也被译为“布局”,“死无对证”等。这些翻译各有各的妙处所在,而让我深思的是这“看不见”到底是指什么,而“客人”又指的谁呢?从影片的内容直接分析,“看不见”或许指的是杀人凶手的销声匿迹。但更深层次的思考之后,在悬疑案的表象之下,影片的实质是一次对人性的批判,片名《看不见的客人》所指的,就是多利亚谎言伪装之下的真面目。多利亚的伪装直至影片结束才被揭露出来,而是他坦白的,正是丹尼尔母亲所伪装的律师。层层的伪装,层层的揭开,让人产生一种永远也无法接近事实真相的感觉。
的确,我们所看见的,仅仅是自己所接触到的生活,而对于身边的人一无所知;我们所看见的,仅仅是别人想让我们看见的,而这可能与事实相去甚远。对于我们而言,他人是客人,是我们看不见的客人;而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自己的客人呢?被生活蒙蔽了双眼,谁又真正看得清自己呢?
影片频频反转的特质,让人不由得想起近些年不断出现的反转新闻,从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到云南女导游事件,再到罗尔募捐事件,曾几何时,新闻变得比肥皂剧还戏剧化,不断发生反转。造成反转新闻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有一个是最为重要的,就是媒体为了博取眼球,在报道中的失实和夸张,这样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媒体所应秉持的客观、真实,和多利亚的谎话连篇一样,都是道德缺失的表现。
在这样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生活,我们必然无法看见所有的事物,也必然会被一些我们看得见但却不一定真实的事物所蒙蔽。这样的盲目性很容易被他人利用,变成舆论的工具。因此,保持一颗冷静的心,拥有一双尖锐的眼,或许是新时代对人更高的要求。
很多时候,真相并不复杂,而是人性莫测,谎言太多。我们永远也不知道,面具之下,隐藏了多少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