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电影魔鬼辞典 之
霸凌:我印象深刻的关于霸凌的港片,当然就是《学校风云》,但那与其说是一部反黑社会,争夺学校“霸权”的林岭东作品,还不如说是展现了中国式知识分子,如何忍无可忍,到勿需再忍的过程,是一种书生气的小宇宙大爆发,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而不是书生造反,三年不成……而这部港片让我想起了一部内地电影,和一部合拍片,一为《有话好好说》,二为《少年的你》。前者中姜文的角色虽然不如张耀扬来得嚣张和潇洒,但这与其说是地域文化或演员特质的差别,还不如说是个体单干,与背靠组织的不同,而两片在激活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潜在的神经质,与不怕死精神方面,有着极其异曲同工之妙。至于《少年的你》,这部得到金像奖高度承认与嘉许的电影,与其说是一部反映霸凌现象的合拍电影,还不如说是将霸凌二字“纹”在脑门上,唯恐他人忘了的“陈可辛”作品,同时与其说是将有黑社会性质的社团组织“藏”到背景处,还不如说就是消费了主创与观众的“黑帮”情结。男主角被设计成是一个同样在社团里受到霸凌的角色,于是跟在学校里同样遭霸凌的女主角惺惺相惜,那男女主角可以说是一对被霸凌二次方的组合。这是对早期香港社团爱情电影《天若有情》,甚至包括《学校风云》在内的元素的“巧妙”挪用,但接下来男主角并没有就此反社团(因为社团早就“不知去向”),而是替突然间成了凶手的女主角顶罪。举一些更方便说明问题的例子,一只小男象和一只小女鼠(当然有时会把鼠当成是象的克星),都被欺负,于是便彼此靠近,但接下来没有那些黑象的事儿,而是围绕着小女鼠失手将学校黑女鼠给干掉了,为了不妨碍小女鼠被培养成科学小白鼠,于是小男象试图帮小女鼠顶罪……但问题是,就算小女鼠这条情节线都没问题,但男主角为什么必须设计成是象呢?而那些黑象“隐形”式的存在,必要性在哪?难道男主角必须是社团出身,而且是被霸凌的,才有资格与能力替女主角出头,甚至顶罪吗?既然这样,为什么干脆把这部《少年的你》拍摄成影史上头一部表现黑社会内部“反霸凌”的电影呢?
吴倩莲:出生于中国台湾的吴倩莲,参演人生首部电影《天若有情》,相貌气质其实跟刘德华自己当老板的“天幕”时期的女演员,都属同一款类型,刘锦玲,陈少霞,当然特别是陈奕迅的太太徐濠萦,跟吴倩莲几乎是同一个模子里捏出来的,接地气之余,也有一种特别的韵味,人文,甚至不失摩登之处。但我个人觉得与其把吴倩莲庸常的称为“人淡如菊”,还不如说是在港台对于内地女性的“正反”想象中,找到了一个平衡,比如拿严浩导演的《似水流年》为例,顾美华和斯琴高娃是“泾渭分明”的,而我自己觉得吴倩莲的气质是介于顾与斯之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