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尔是一个在麻省理工学院扫地的一个少年,但他在数学等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他通过自学能解出蓝勃教授的难题,并且饱览群书,通晓古今历史,但是由于他是个孤儿,并且在成长的过程中除了不停地更换养育家庭,还遭到了养父母的虐待,所以有着严重的心理问题,闲暇的日子就和自己的朋友喝酒打架斗殴。蓝勃教授给他找的5个心理医生对他的治疗都以失败告终,最终,威尔在西恩教授的帮助下终于获得了面对生活的勇气。
影片中的空景不算多,但是空景中大部分的尽头都是或是汽车外,或是地铁车厢外在行使中的移动风景,快速闪过的一根根电线杆,阴沉沉的天空,空寂的街道上的零落的几个行人,这些镜头多次反复出现,体现了主人公在成长道路上的孤独感,带刺的外壳下脆弱的自尊、对生活前景的迷茫。导演也经常从远景拍摄,将威尔置于一些除了他空无一人的场景,比如威尔一个人在无人的教室走廊外的黑板上解题,配以冷色调的顶光;还有威尔在黄昏的地铁的无人车厢内,坐着看着窗外的暗蓝色的天空,摇晃的车体还有亮红色的座椅刺激着观众的感官。这些处理既体现了影视美感,又表达了主人公无人理解的痛苦。
威尔因为在童年受到过外界对自己的伤害,所以对任何人试图改变他的人都保持着敌意,对于心理医生,他会用他的言语去攻击他们,刺伤他们,面对自己深爱的哈佛女朋友,仅仅是她提出要去他家看看。他就愤怒发火,觉得她在羞辱他的自尊。他对自己不自信演变为对一切新事物的抗拒,女朋友让他和她一起去加州,他却表示死都要死在波士顿。他推开一切想要关心他的人,认为他们都是虚伪的,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好的一段关系,拥有好的人生。
威尔的朋友查克是一个很动人的角色,他和威尔一样,也是街头混混,处在社会的是处在社会底层的群体,但是他不仅不嫉妒威尔惊人的天赋。当威尔和查克在工地干完活之后,查克对维尔说:“每天到你家接你,我们出去喝酒笑闹,那很棒。但我一天中最棒的时刻,只有十秒,从停车到你家门口,每次我敲门,都希望你不在了。不说再见,什么都没有,你就走了。”他正面地告诉威尔不要浪费他的天赋,这不是束缚,而是礼物,告诉威尔,如果他到了50岁还在工地干活,就是浪费自己的时间与生命。这个情节也是推动威尔鼓起勇气,开着车去加州追寻自己生活的重要因素。这是任何性格、利益、财富、距离、信仰都无法阻断的,友情。
“理解便是一切” 若蓝勃教授没有理解威尔的天赋,那他就不会从监狱保释威尔,改变他的人生轨迹;若西恩没有真心地坦诚去和威尔交心,威尔也不会最终解开心结,面对人生;若威尔没有去尝试和理解自己,去自洽,最终只能泯然众人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