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方四辩某某携我方一,二,三辩向观众朋友们问好
谢谢主席,大家好。今天这场比赛打到后来,相信双方都能理解,其实不论什么样的事情,都一定会有他的正反面,同样,学者明星化这一现象,也会有他的好处与坏处,我方给出的判断标准是学者明星化利大于弊。
对方辩友从多个方面举出了很多例子来反驳我方,看似很有道理,实则站不住脚。(反驳:预想对方可能提到的问题进行反驳,若之前没有想到需临场应变,反驳时语言需再精简)
学者
1.对方辩友认为真正的学者是不具有功利性的,我们不能保证学者普及学术的目的到底是真的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想要服务大众,还是仅仅想要赚钱或是扬名。
对方辩友今天谈到这个问题,我感到非常奇怪,甚至不能理解。一个学者通过自己的事业通过自己付诸十几年或几十年心血的学术研究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成了一件错误的事,一件道德败坏的事,而这对于当今社会上的大众来说却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评判他人的行为,这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我们评判一个人的好与不好难道是单纯看他做这件事的目的吗?不是的,因为不论他的目的是什么,只要他真正向大众传播了学术,带给了大众成长,那他就是有贡献的,他就是值得称赞的。
2. 对方辩友认为学者也是人,也抵不住各种诱惑,学者明星化的过程中,他们已经感受到了知名度带给他们的丰厚的利益,还会安心搞学术吗?他们也可能会被野心蒙蔽,为了迎合观众和市场,违背学术的正确性和严谨性讲述未经学术和实践检验过的知识。
关于这个问题,我方认为一个仅仅为了迎合观众和市场而违背学术的正确性与严谨性的学者是无法真正实现明星化的,对方辩友觉得通过新媒体在网络上传播学术知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吗?易中天表示,没有哪个节目是游刃有余的,只能是呕心沥血,所有无关的事都不能做,各种史书必须重读,还要核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走在明星化道路上的学者,收获到的不仅仅是名与利,还有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他们会受到同行学者的监督,会受到大众的监督,会受到国家的监督,还必须保持良好的舆论导向,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明星化。
一个学者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这更像是一个相互监督,互相指正,共同进步的过程。而很多学者在明星化的过程中,也都会无可避免地遭到非议,但这是他们明星化的必然,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必然会受到的挫折而否认他们作为传播型学者对学术的传播作用。
3. 对方辩友认为一些学者因为明星化收入更可观了,这对另一些专心研究学术的学者而言是不公平的。
首先,我们既需要研究型学者,也需要普及型学者,这两者没有主次之分。其次,新时代体制变革,我们早已不能用对传统学者的标准来衡量一个学者的全部。中国传统的学者一向是“躲进小城成一统”的,他们习惯于在自己的小书斋或者研究室里做学问,却不愿意走出来。但现在,学者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望逐渐进入一个学者的衡量体系。如今的市场已开始进入学术的领域,但却只是初露端倪,因此,由于进入公众视野的学者还比较少,这些得先风之气的学者因为竞争对手的缺少从而很容易就实现了学者明星化,而事实上,中国不乏满腹经纶的学者,我方相信,如果这些更专业的学者可以借此风潮参与到电视节目或其他媒体的录制中,会有更大更好的社会影响。
4.关于学者这方面,我还想说,我们认知里的学者一向是淡泊名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形象,他们在高阁上求取学问。这其实是一种偏见,是一种固化思维,这种想法就跟古代认为女子就该在家相夫教子,劳动模范就该任劳任怨,名人遗孀就该孤独终老一样。学者的职责除了钻研学术之外,还需要将它传授给更多的人,而他们选择媒体这个影响力最大的平台,又有什么错呢?我们需要这样将知识的天花板上推的学者,同时也需要能将晦涩的知识深入浅出讲解出来的学者。
学术
学者将学术商业化,娱乐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的学术已经变了质,降低了学术的专业性严谨性,社会性,降低了学术的权威,是对学术的不尊重。并且只普及了学术知识,甚至不能被称作学问,人们关注的是这个人而不是学术本身,助长了学术的浮躁之风。
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学术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学者研究学术,研究这些人文知识,难道是为了让他们永远停留在书架上,永远停留在故纸堆里,永远只成为学术界的专利吗?不是的。学术研究的目的是人类的幸福,那么,我们的研究成果自然要面对大众,否则,学术的存在毫无意义。因此,学术应该被普及,应该走近大众,而如今的学术普及与过去相比,不过是传播媒介发生了变化,由于大众文化水平的差异,将学术通俗化,大众化是学术普及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人们确实会关注学者本身,但学者受到关注正是因为他们丰富的学识和有趣的方法,不论是因为学术而关注学者,还是因为学者而关注学术,我方认为这都是对学术与学者真正的尊重与公平,是对学术社会张力的认可。
大众
对方辩友认为因为学者的权威性,大众只是一味地盲目接受和输入思想,使思想变的单一。
可是不知道对方辩友有没有想过,学者明星化这一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对于大众而言,当今时代信息源的扩展,人们对社会各样信息的需求,使得他们需要一些专业学者的指导和解疑,正是这样的时代发展和大众需求使学者明星化成为了一种趋势,它不仅是一个现象更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学术走向大众的大胆地尝试。当下确实可能存在大众一味接受思想,而不批判的现象,但这只是学者明星化过程中必然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能由此证明学者明星化不是一件好事。我方认为这两件事并不是对立的,相反,我觉得因为它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而否定学者明星化这个现象本身所存在的的意义,这是在本末倒置。我们今天不是来辩论如何解决问题的,而是探讨事物的本质,从而衡量其利弊与延续的价值。
下面,我来陈述一下我方观点。我方今天共举出三个论点
首先,对学者而言,明星化可以使学者收获名利的同时提高自身学识。学者通过明星化让学术与大众对话,选择更广泛的学科领域,更多样的角度,在为大众建立科学化与立体化的思想与知识体系的同时接受大众和舆论的甄别与批判,从而不断完善自身,提升学术造诣。使得学者,学术和大众之间形成一个相互成就的良性循环。
第二,对大众而言,学者明星化满足了大众对社会各界信息的需求,提高了整个社会大众的整体学术文化素养。在综艺节目奇葩说中,薛兆丰教授就担任导师,没有奇葩说之前,他曾在梅森大学讲授法律经济学课。而在奇葩说里他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将经济学知识带给节目观众,使得不少观众觉得拨云见日,收益颇丰。学者明星化增加了受众群体。而知识如此有趣,为什么不让它传播地更快呢?
第三,对于学术本身而言,学者明星化使学术能够传承给大众,永不衰老。如今我们作为大学生所拥有的科学知识能够做到超越几个世纪前的阿基米德,伽利略和牛顿这些伟大学者一生的积累,靠的不就是那些不断将伟人们探究得来的科学知识科普到下层人民的学者吗?过去的我们,正是接受了学术的下移,接受了孔子的宣讲,苏格拉底的教授,韩愈的品质亦或是朱熹的理学,才成就了如今这样多样化的时代与全方面的人才。过去我们尚且不拒绝,而如今面对越来越多的学者愿意走出去,愿意拿起科普的话筒,我们更没有理由拒绝。这是将文化,将知识,将经验在时代洪流中传承最好的方式,也是大众真正走向学术最便捷的途径。
(升华)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在这讨论学者明星化这个现象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人认为学者明星化是一件坏事?似乎古往今来,人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学者就应该每天闭门不出,中规中矩,明星只能是歌星或演员。娱乐圈鱼龙混杂,人们于是理所当然地认为学者明星化后学术圈也会如此,这实在是一种肤浅的认知偏差。首先今日之时代要求大众对社会种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加以了解,于是我们需要专业的学者来指导来解疑,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学术消费。其次,今日之时代要求学者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望进入一个学者的衡量体系,科学文化知识成为了有形资产,长期以来的脑力劳动者也在明星化的过程中得到了价值体现。因此,学者明星化不仅是一种现象,是传播学术的一个前沿的尝试,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如今这些学术明星所引导的学术消费实质上是一种精神消费,学术明星是如此,娱乐明星也是如此,然而,娱乐明星的消费仅仅是一种享受,学术明星的意义却不止于此,如果时代需要明星来引导大众,那这样的人为什么不能更多是学术明星呢?
对方辩友总是强调学者明星化这一现象可能引发的负面影响而否定它本身存在的意义,这让我很不解,我方认为这两者并不矛盾,学者明星化是学术进入市场的一次大胆的尝试,我们知道尝试也许不一定成功,但不尝试就一定不会成功。政府每一次颁布的法令,共享单车计划和新高考政策的施行,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因为人生不乏风险,但我们却不能因此否定每一个我们谨慎做出的决定或改变本身所具有的的重大的意义。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件好事,而为了防止学者明星化演变成一件坏事,则需要我们大家,大众,国家,政府共同的努力,为学术真正走进大众创造一个更加良性的环境。
综上所述,我方观点是,学者明星化是一件好事。谢谢大家
质询:
1,现代大众是否需要学术的普及?
2,那么对于无相关专业素养的大众而言,学者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还是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的讲解更容易让大众接受知识从而获得成长?
3,接下来我们来聊聊知识,对方辩友认为最能体现知识价值的方式是什么?
4,我方认为将知识从无形资产转化成有形资产提升了知识的价值与地位以及大众的重视程度,恰好学术明星化实现了知识这一大变革,这是否更满足我们当今知识消费时代的需求?
5,因为学者明星化从而出现了一些学术明星,相比于如今的娱乐明星,何者于大众而言更有意义?
6.学术应该被束之高阁吗?
7.学者应该每天闭门不出,远离红尘,埋头钻研学术吗?
所以对方辩友是承认了学术应该被普及到大众,社会需要这样一部分传播型学者
那么学者将学术通俗化地传播给大众,收获到了大众的支持,是否会引起学者明星化现象?
所以对方辩友承认了学者明星化现象是高水平学者在传播学术的过程中被大众肯定所必然发展的趋势喽?
所以他为什么不是好事?对方辩友是认为这千百知眼睛盯着的,政府默许的学者明星化是一件坏事喽?对方辩友怕不是把大众都当成了傻子吧?
学者应该每天闭门不出,远离红尘,埋头钻研学术吗?
请问对方辩友是否赞成学术门槛应该放低,研究成果应该由普及性学者传播给大众?
请问对方辩友是否认同学者明星化是学者在传播学术的过程中获取大众肯定的一种途径?而您方是否认为这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请问对方辩友,如果学者明星化是坏事,那么政府会默许吗?
(但如今政府默许了学习和明星化现象)所以对方辩友是否间接论证了我方观点?
自由辩论
1,你如何理解知识消费时代?
2,你如何理解明星?
3,如果没有学者明星化,那么请问对方辩友能否举出其他比学者通过媒体传播学术更快捷更有效的方式?
4,学者利用媒体宣传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错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