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怕剧透的勿入!包含巨量剧透,个人对于观影第一遍的解读,欢迎看过电影的人一起讨论!)

之前就有看过程耳导演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当年耳导的电影一直被称为叫好不叫座并不是没有原因。耳导个人风格太显著,并且贯穿在每部作品始终,他最标志性的就是非线性叙事。我更愿意将其称之为魔方叙事,将所有空间时间打乱,将故事线碎片式的一个个抛给观众,随着碎片越来越多,观众渐渐拼凑一个完整的故事。
这很违背一般人的观影习惯,前半段往往剧情零散,看似毫无关联,很难串联故事线。加上耳导惯常的地方特色语言,黑色幽默,暴力美学镜头,不适宜合家欢观看。
《无名》给我的感觉就是更加商业化一些的《罗曼蒂克消亡史》,镜头更加直给,线索更明显,降低了观影门槛。
虽然仍然不是一个适合春节档的电影,但是我私以为是一部可以留名影史的佳作。
先说画面和视听效果。基本延续了《罗曼蒂克消亡史》的程氏美学,构图和光影都相当考究,富含深意。如影片中大鹏饰演的唐部长,在和谈会上站在了日本旗和青天白日旗正中央,寓意唐部长是个两面三刀的“骑墙派”。值得一提的还有耳导惯用画面对比,比如《无名》中日本士兵骑着车子悠闲走过画风是明媚的,而几十名中国劳工即将被水泥活埋画面却一派阴沉;干干净净坐在飞机上的日本小狗,对比大雨中瘸了一条腿脏兮兮的中国小狗。
第二说剧情,剧情和画面是分不开的,《无名》中大量镜头画面都是隐喻,对比,伏笔。延续前作的非线性叙事,剧情线前期很碎片,后面逐一拼凑,才惊觉原来如此。
第一次观影之后,我自己按照时间线重新捋了一遍剧情主线。电影应该分为两条剧情线,分别是梁朝伟饰演的何先生线,和王一博饰演的叶先生线。两条线彼此平行又密不可分,最终汇到一起。
何先生线:卧底汪伪政府→审讯江小姐,放走江小姐后获得日本要员名册→传给妻子陈小姐,组织下手刺杀日本公爵导致中日和谈失败→黄磊饰演的张先生反水投向汪伪,为防妻子暴露杀张灭口→杀张已知必然身份暴露,将自己作为投名状帮助叶先生潜伏→被日本人关押,日本战败后释放
叶先生线:卧底汪伪→公爵死后帮忙收尸,协助日本人清扫共党→在码头给共党通风报信→未婚妻被好朋友王队长所杀→将王队长灭口→假装帮助日本人抓捕共党何先生,其实与何先生做戏继续潜伏→跟随日本上司赴任满洲→日本战败,作为战俘被关押,狱中杀日本人→释放后去香港
何叶两条线在重合就是在他们密谋做戏瞒过日本人的时候。然而由于非线性叙事,我们在观影的时候相当于被导演用蒙太奇的手法瞒过,何叶的密谋和叶的卧底身份成了最大悬念。
围绕两位主角的主线还有多条副线。比如借鉴了《色戒》的江小姐和唐部长线,何先生与妻子的线,叶先生的爱情与友情线等等,这些线不但构成影片里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还作为剧情的一环,起到了环环相扣的作用。
影片中蕴含大量伏笔和细节,多到单凭我自己很难全部找出。比如一只纯白的小羊最后变成日本人锅里的羊肉,隐喻的就是那些任人鱼肉的中国民众;影片开始有个镜头是有人为周迅点咖啡,直到大结局才知道点咖啡的就是已经获得自由身的叶先生;王队长说的“蒸排骨不够分”就是预示他们将因为争抢未婚妻而决裂,未婚妻将会是被王队长“咽下肚”的排骨;王队长和叶先生先后吃的活虾寓意着兄弟反目……等等。
草灰蛇线,前后呼应,头尾衔接,细节设计真的堪称一绝。
第三我再说人物,《无名》中盘根错杂的剧情线构建出一个活生生的世界,人物都是立体的。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只有立场之分。
人物最丰满的当属王一博饰演的叶先生,我认为这个角色是后半段剧情的戏眼。
刚出场王一博和王队长悠闲的吃早餐,用上海话闲聊,看似两个随和的小伙子,下一幕站在满是尸体的海滩边搬尸体。叶先生在审讯犯人时将对方割喉,血喷了一脸,也不先擦血,他有些颤抖的手拿出烟点上。还有前期对日本人有些顺从的姿态。无不昭示着这是一个沾满鲜血的汉奸走狗。
但是影片给的暗示性也很强,比如在和日本人围剿共党时,叶先生并没有杀人,而且眼中有不忍。这告诉我们叶先生也是充满人性的,人性也体现在对待爱人,和朋友。
和未婚妻的线可以算作be美学。未婚妻是共党,却厌恶他做汉奸。未婚妻执行危险任务,他默默跟在后面保护,给她通风报信,她说等朴素的新世界建立,她会有新的爱人,会是劳工会是知识分子,但是不会是他,希望他快点去死。叶先生听到这些话后的情绪我看到影片最后才明白,原来他也是与她一同建立新世界的人,但是他却不是清白白的劳工和知识分子,他双手沾满鲜血,做尽让爱人厌恶的坏事,但是他所有的隐情可以对她说出口吗?不能,或许光明之后有机会说出,但是她再也没有听到的机会了。
好朋友王队长奸杀未婚妻这一伏笔早就埋在电影开头,王队长随口说的一句“一盘蒸排骨不够分”蒸排骨或许隐喻未婚妻,王队长也觊觎着未婚妻,但碍于朋友妻的身份一直没有下手,直到发现对方的共党身份才下手。可能是觉得叶先生即使知道他杀共党也不能拿他怎么样,也有可能是想用未婚妻的死试探叶先生。叶先生通过王队长一句“感情问题”敏锐洞察了未婚妻的死亡真相,他意识到未婚妻的死也可能是王队长在试探自己,虽然伤心于好友背刺,为了防止暴露身份他还是将王队长灭口。
割喉的特务,死去的未婚妻和好友甚至何先生都会成为叶先生潜伏之路上的枯骨,一条条人命都变成了心脏上的重压。见未婚妻后殴打日本兵,最后在狱中杀掉日本人是为了发泄压抑的情绪,但是仍然不够。虽然日本已然战败,革命成功了一个阶段,他仍然无法释怀。来到香港给周迅点了一杯咖啡,来到王队长家人开的小餐馆看看好友的家人,来到佛前虔诚的双手合十,是为了赎清心中罪孽。
对于革命事业,叶先生是无名英雄伟大至极,但是对去死去的王队长家人,他又如同个侩子手般残忍。同理灭口黄磊的何先生也是如此。
王一博虽然青涩,但是这样复杂的人物诠释的却很到位。比如围剿共党时不忍的神情,被爱人厌恶崩溃又压抑的情绪释放,拳拳到肉的打戏,以及我觉得可以封神的就是卡车上对梁朝伟嘲讽的笑容,还有最后跟日本人的对手戏。王一博的下三白眼类兽,适合演一些阴郁狠厉的角色,这个角色与他太过契合。
黄磊老师饰演的张先生,是那个时代革命者的缩影,有人坚定不移,也有人因为看不到胜利的曙光而退却。张先生投诚我觉得有几点原因,一是张先生因为码头事件感觉到了革命的渺茫,光明未来遥遥无期,不如另寻出路;二是爱慕已经的陈小姐拒绝了他的示爱,张先生留在组织的很大原因是因为陈小姐。谁料来问询他的正是陈小姐的丈夫何先生,为了保护妻子何先生只好将之灭口。
大鹏老师饰演的部长是典型的“骑墙派”,或许是那个时期投机倒把者的缩影。唐部长和江小姐算作翻版《色戒》,江小姐因为动了感情任务失败,但是她比色戒中王佳芝下场要好的多。
何先生和陈小姐是夫妻,也是战友。梁朝伟和周迅不愧是影帝影后,两人一对视,眼里情绪马上到位了。
还有影片中塑造的许许多多人,他们都是没有名字。我觉得“无名”并非只是简单说那些卧底潜伏的无名英雄,可能也隐喻那个时代下的每个人——坚持大义的人、忠诚善良的人、懦弱退缩的人、投机倒把的人、狠毒自私的人。我觉得无名更像是众生相,时代的车轮之下,每个个体都是小小的尘埃,时光过去也不会有名字留下。
总的来说,程耳导演这部片给我惊喜更多,比罗曼蒂克消亡史更加商业片化,但是保留了艺术性和美学特点。它适合专心致志的看,精心留意每一个细节,反复去串联重组故事线。而且具有一定门槛,如果对近代史不甚了解,很难读懂背后的隐喻。
快餐文化社会下的观众太浮躁,往往没有耐心去品味,也是一种悲哀。永远不希望优秀电影艺术是曲高和寡的,希望程耳导演和剧组的精心打磨能得到好的收获,祝大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