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理中客,我们很难不提到公知。即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是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中国公知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管什么事,也不管是真是假,他们都能毫不费力地造谣、抹黑、虚无事实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他们用一些毫无根据的佐证,最后得出结论,定体问,中必输。
而“理性”、“中立”、“客观”的“理中客”,似乎也将重蹈“公知”覆辙,脱离其本义而存在于舆论场。而这种观点角度与立场的碰撞,终于燎原般烧到了明星领域。
我很喜欢的著名编剧汪老师说过一个段子:一个日本兵屠了一个村子,回驻地路上遇到一个孩子,给了他一块糖,前几十年,都在讲屠村的故事,近些年,都在讲一块糖的故事。讲糖的人,无一例外地在说这才是历史真相。甚至原本的故事,是八路军在路上遇到一个孩子给了他一块糖,而现如今都在讲日本兵给了孩子一块糖的故事。
由此引出我眼中,理中客回答明星相关问题的一些特点:
一、避重就轻,断章取义
拿上面那个段子为例,理中客从不在乎是否屠村,不理会众人陈述屠村的过程,不心疼被屠的老百姓,而只会去研究这是颗什么糖,谁给的,从而得出结论,给过糖是事实,你不承认这是善举是你的问题,你反驳我请拿出证据,你摆出屠村证据后,他却说这是你的借口,我站在路人的角度看的确是善举。之前之后发生过什么与我无关,谁给的也不重要,我只相信我感受的。
与之理论,甚是浪费时间。他既相信给糖是事实真相,又强调是我自己的感受的。“客观”与“主观”完全矛盾。
二、众人皆醉我独醒。
他们的心中笃定的认为,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我必定被天降大任是这部分少数人。所以,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你反驳我,皆是因为你不敢承认罢了。他们心中甚至会认为,这年头敢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了。哪怕血雨腥风,自己被污名化,更可以证明我观点的伟大和角度的清奇。毕竟同意我观点的不少人呢。
然而认为自己会被污名化的人,恰恰是因为底气不足。我想他一定也看到了不同意他观点的是同意的十倍。
所以他们通常把自己被泼脏水理解成为观点的碰撞,意识形态的不同。但不愿意承认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论据缺乏事实基础。
三、强烈需要认同感
理中客喜欢吃一个牌子的糖,便觉得天下糖味道都理应如此,简直是糖届标杆,糖类BUG级存在。你表示,这牌子糖味道的确挺好,但也不至于好吃到封神吧。理中客怎可让自己的品位被人质疑,于是便说:你说这糖不是标杆,那你说哪个牌子是标杆。你说:这……在我眼里都差不多味道,压根也没有BUG级味道的糖。理中客说:你说不出你的论据,你说服不了我,所以在我眼里这牌子的糖就是标杆。你无语的表示:我吃过很多年的糖,这糖确实好吃但真的还好。理中客说:你总说以过来人的角度,用训导的口吻强迫我接纳你的观点,却又拿不出证据,咱们俩可能圈子不同。你:???OK,我承认它是标杆,求放过……
显而易见,这是在绑架你的意见。毫无逻辑的推论,特别无聊的探讨。
四、掌控欲
在明星问题的回答中,理中客对明星有着强烈的掌控欲,甚至为对方构建一个他理想中的宏伟蓝图。他们认为这是理性、中立、客观。如果明星发展路线不是如此,他们就会失望至极。
但罗翔老师说过:理解,本是稀缺的例外。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无法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鸿沟。他乐理十级,却不会弹琴。他了解舞种,却不会跳,他懂得音域,却不会唱歌。但他却觉得既然你会弹琴,会跳舞,会唱歌,就每次登台都应该做到完美。
你指出这是强盗逻辑,他说:听我说,忠言逆耳,你要想发展的好,不能不让我批评。别被宠坏,你还需要敲打。
你:??请问你谁
==========================
在我看来,只要是粉丝,就不会是理中客,只要他喜欢一个明星,就会自带滤镜。如果他说,别给我扣帽子,我不吃饭圈那一套。那好,这种高贵路人缺乏事实基础的发言就真的没有争论的必要。
我们接受教育不是用来狡辩和断章取义的,而是应该能够运用所学去沟通,真诚不应为无知让路。
后辈经常听前辈把社会的捶打挂在嘴边,却对此嗤之以鼻。其实社会的捶打并不只是说社会的残酷,还包括你磨平棱角之后才能站在各种角度看问题。表达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只一种,历尽千帆的人会选择让自己和别人以最舒服的方式去互相研磨。
我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但发声方式却证明了人的情商。
虽不喜欢,但可无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