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每个女孩心中,都有一个成为公主的梦。
《公主日记》讲述的是在一个纽约城里,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儿突然被证实是一个临近小国的公主,而后公主由皇后奶奶调教为举止优雅的真正公主,并最终选择担当起治理国家的责任的故事。
我真的推荐每一个女孩子都能去看看这部电影,满足自己心中一个小小的梦~
电影主角是⼀个芳龄15的都市少女,这是⼀个做梦的年龄,大多数中学女生都梦想着嫁给现代版的白马王子,如自己的偶像或歌星,或许其中有人敢大胆把自己幻想成公主,但这样的白日梦也仅限陶醉于言情文艺作品的短暂时光。
而《公主日记》就是这样把一个不可能的梦,转化成两小时的真实。用影片中的话来说,就是“中了遗传上的六合彩”。
该片并没有试图全方位反映少女世界,更没有任何打破传统模式的妄想,它只是想为⼀个古老的童话穿上新装,从而满足于无聊的少女们⼀个彩色的梦。
米娅是⼀个有点书呆子气的女孩,跟单亲妈妈住在⼀处由消防局改建的住宅里。在学校,她简直就是透明⼈,同学中的俊男美女们也从未注意过她的存在。
当她的女王奶奶第⼀次闯进她的生活,并告诉她的公主身份时,对于内向又拘束的米娅来说,这不是福从天降,而是飞来横祸。
首先,她对奶奶并没有感情,因为奶奶从来就没有承认过米娅爸爸和她妈妈在大学里的那段恋情和短暂婚姻,如今让米娅继承皇位,是因为米娅的爸爸意外身亡,而米娅是这个虚构的欧洲小国里唯⼀的嫡传,若她不愿继位,皇位就会落到远亲手里。
经过女王奶奶、艺术家妈妈和没有⼀丝皇家气质的女儿的⼀番“讨价还价”,三⼈达成协议,让米娅考虑几个月,同时接受奶奶的皇家训练。
影片的重点就放在这个当代灰姑娘如何变成公主的过程:米娅的卷毛 头被拉直成⼀头秀发,⼀双明亮的眼睛不再受到宽边眼镜的遮拦,青少年惯常的驼背姿势也遭到奶奶的奚落,整个人脱胎换骨,变成高贵的站相和坐相。真正的挑战不止于外貌和举⽌的改变,当然还由内散发的气质上的改变。
当米娅的公主秘密不慎传到学校后,同学、老师和朋友自然都对她“刮目相看”。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那个想入非非的帅哥。往日帅哥从不把她放在眼里,现在却把热情从原来的女友转移到米娅身上,从来没有“桃花运”的米娅当然喜出望外。不料帅哥耍了她一把,气得球艺蹩脚的米娅⼀棒把棒球击中了帅哥。
《公主日记》的结局全在意料之中,但整个过程的细节却异常丰富,情趣盎然,如同精彩的情景喜剧,每分钟都设有小小的惊喜。
影片属于轻喜剧,风格夸张而不带刺,甜又不腻。当影片的最后⼀个镜头把米娅带到她即将统治的⼩国时,我们看到那古堡颇似迪斯尼乐园,其实,这本来就是迪斯尼制作的影片嘛。
《公主日记》的两位主角选得非常贴切,米娅的扮演者安妮·海瑟薇虽然年近21岁,但实在大有15年前朱丽娅·罗伯茨的风范。
从嗓音、表情到笑容都残留着大嘴美⼈的影子。这⼀点也不奇怪,如果说罗伯茨的《风月俏佳⼈》是灰姑娘的妓女版,那么《公主日记》就是该童话的现代少女版,两部作品的精髓是相同的;其次,两部影片是同⼀个导演,因此这种巧合更不是偶然的。
⼀个本来就普通甚至自卑的女孩,突然得知自己是美丽高贵的公主,随之而来生活发生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事件——以往平静有序的生活节奏变的纷乱无序、以往刻意掩饰的外形必需被迫重新改造、以往暗恋已久的男生向自己发出约会邀请、以往讥笑自己的同学都向自己伸出友情的橄榄枝、以往唯⼀的闺蜜知己对自己却是留下莫明奇妙的痛斥和疏离……
本片之所以受到追捧是它能满足平民百姓对王室的好奇与向往,能满足⼀般人对富裕高贵生活的追求,能满足年轻女子对“麻雀⼀朝变凤凰”美梦成真的渴望。总而言之,该片的受众⼈群就是我们这些普通而平凡的⼤众,所以它能大小通吃,票房⼀路飘红。
虽然本片的女主角是身份特殊的公主,但是其实这是一部类似《美国派》系列的好莱坞式校园青春励志影片。
场景一:当女主⼈公米娅原先特立独行的卷发发型被迫改为淑女典雅的直发飘飘时,受到好友的责备而无声流泪时,保镖兼司机低声说:“殿下,除了您,世上没有⼈能让您自卑。”
场景二:当女主⼈公米娅在沙滩面包晚会时因受到记者的强力追踪而被女同学陷害、因被原先暗恋的男生利用而被在记者的面前被动献上初吻,伤⼼的抱着母亲哭泣时,母亲安慰的说:“孩子,你可以尽情的哭,因为你受到伤害。”
场景三:当米娅因为父亲生前遗留下的嘱咐而改变初衷,在倾盆大雨下,开着自己的破车前往皇室加冕记者会时自勉道:“你⼀定行,加油,你⼀定行,加油……”这些陈旧而屡试不爽的桥段具有鲜明的励志效果及鼓舞⼈⼼的作用。
极力推荐女孩子们都去看这部电影,真的好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