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险的趋势
大家好,我是学霸山丘 AWS 学术写作组的小萨老师。大概是在 2015 年,我还在美国读研时,有个同学给我推荐了一个“很下饭的”视频系列,叫谷阿莫。这个 up 总是先一惊一乍地,几分钟讲解完一部电影的情节,接着煞有介事地,匀速地,扯着嗓子分享自己的观影感悟。

比如,讲解《当幸福来敲门》这样的电影时,谷阿莫可能会说:“看完这个故事我们明白,成功的方法之一是坚持做你想要做的事。如果坚持了很久都没有成功那只能说明你坚持得不够久而已啊。”我当时看谷阿莫频道,只会挑那些我看过的电影的解说视频。看这些视频,就像是看豆瓣影评的视频版。快进到 2017 年初,随着抖音这样的短视频平台越来越多占据了我们看视频的时间,电影解说自媒体号开始涌现。我发现我越来越少地打开电影 App 看完整版的电影,反而越来越经常在短视频平台上看电影解说。这样的日子过了大概半年,我渐渐感觉错过了很多。同一部电影,如果我看 10 分钟解说版,我能收获对剧情的一知半解就不错了。自诩是影迷的我,怎么能允许自己这样看电影?
只评不影
事实说明,电影还真可以这么看,甚至这么看了后还能写出影评。
最近我改一位学生的校内英语课的影评写作作业时,我发现这位学生对要点评的电影理解不足。一追问才知道,他并没看过这部 2 个多小时的电影,他只看了 15 分钟的解说版。再一追问,我悟了,原来,通过看电影解说视频来代替看完整版电影,然后写影评作业的学生,并不在少数。这种做法也不新鲜,写课内书评作业时 (Book Review) ,许多学生也会把 Sparknotes 和 Litcharts 当成原版小说的替代品。看电影解说版写影评,肯定能省写作业的时间,但代价是什么呢?代价是影评的质量(直接影响写作作业的分数)。

(AWS 写作课上分析的一篇高质量影评范文)
看完整版电影不仅需要耐心,还需要理解能力。长期用电影解说视频代替完整版电影,我们将见证这种能力的退化。
如何有耐心看电影?
真正的电影是巩俐的秋菊,葛优的马邦德,周星驰的阿星,而不是阴森森的背景音乐后出现在屏幕上的这个男人,阿强,以及小美。媒介即信息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当电影的媒介从 2 小时的大屏幕(至少 iPad 屏幕那么大),转变成 10 分钟的小屏幕,电影的叙事注定惨遭破坏。看电影不再是一种探索体验,而成了打卡任务。当然,写影评作业也有特殊之处。影评要评的电影并不是学生自己想看,而是老师要求看。看电影变成了任务,所以学生会想找电影解说视频敷衍一下。如何解决不愿投入 2 小时看一部电影的问题?答案是先投入一点点时间,自己给自己种草——自己去发现这部电影的闪光点。具体方法是,去豆瓣里或知乎上看看高赞影评,你很可能会萌生强烈的观影意愿。
我是学霸山丘 AWS 写作课的主讲老师小萨,今天就写到这里,感谢大家阅读。影评是一种议论文。议论文写作并不可怕,议论文的进步也并不是玄学。欢迎加入 AWS 议论文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