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年初三,趁着热度,去看了看《你好,李焕英》。
在豆瓣上一片好评的同时,打开知乎看到热搜第一就是关于《你好,李焕英》的评价,却是一片差评。 热评第一就是说这部片子既不好哭也不好笑,过度煽情。说影片打着要带上纸巾和口罩才可入场的嘘头,实际上就是一部烂片。看到这里,作为一个看哭了的路人,他虽然拍摄手法也相对比较稚嫩,但我还是想说一说这部片子的好。
看过的大家都知道,这部片子主要的主题就是母女亲情。讲述的就是关于贾玲和她妈妈李焕英的故事,一个不成器的孩子在长大了之后对母亲的愧疚和想给予的补偿。
看到有评论说这部电影里的贾晓玲人物形象太过于单薄,不够丰满,但我却觉得,这是贾玲对自己的一个虚拟的幻想,一个能代替自己让曾经的妈妈开心的人物,因为作为一个普通的穿越人物,普普通通的她就是已经足够出彩了。
在电影里的贾晓玲是一个考不上本科,考上了成人教育却还要欺骗母亲的人。她总是觉得自己长这么大却一致没有让妈妈开心过,一直让妈妈丢脸,但当她意识到这么这件事情的时候,却无奈于一场车祸,天人两隔。所以当醒来后的贾晓玲得知了自己处于81年的时候,她就想着法的让妈妈开心,让她过上幸福的让别人羡慕的生活。
在贾晓玲看来,让妈妈快乐的方法有些什么呢?
- 在全厂拥有第一台电视
- 参加那场得了天大好事的排球赛
- 甚至让妈妈嫁给厂长的儿子过上幸福的日子
- 然后她会有一个长得像洋娃娃一样,月薪八万的女儿
我曾经看到过一条评论说:这部电影的出发点是从不争气的贾晓玲想给自己的妈妈长一次脸,哪怕一次都好,而剧情中的李焕英却从来未曾怪过贾晓玲,而是相信,鼓励她。她曾一次又一次的告诉贾晓玲,“我只要我的女儿健康,快乐。” 那为什么在这样的生长环境里,自己不争气的想法还能成为贾晓玲的心魔呢?
其实,在我看来,在当时的那个年代里,不争气的压力并不是来自于父母,而是来自社会的舆论。父母对她的爱始终是温暖的,而且她也能感受到这份温暖并且想将此回馈于她的妈妈,这也就是为什么最后贾晓玲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为她的妈妈换来那份别人羡慕的人上人的生活。
还记得刚开始的时候,在王琴走进桌局里,玉梅阿姨的不屑但又隐隐透露出的“羡慕”,(我觉得是对好生活的羡慕吧,因为她们台词里有一句大概是如果不是因为那场比赛,那种天大的好事能轮得上她吗)以及一张桌子上,其他叔叔阿姨的恭维和最后王琴与李焕英的对手戏,都可以看得出来,王琴身上的优越感。
所以,试问在二十岁的你,难道当你在没有太多出众的能力的情况下,听到这些,不会有自卑的想法吗?如果自己再争气一点,那么让大家羡慕的人就是我妈妈了。(我觉得作为人之常情,是会稍稍有些难以言喻,而不会是反而不在乎?)
还有说,觉得贾玲在刻意美化她的妈妈,因为那些嫌她不争气的话都从别人的嘴里说出来了。(那我请问,她之前自己参演了小品和拍这部电影的意义在哪里)以及 “如果连母亲对自己的希望落空都不能直视,又说什么真诚?真的大可不必。承认自己在母亲有生之年,没能争口气如她所愿真的很难么?承认自己的母亲婚后过得并没那么幸福,真的有那么难么?承认母亲的不完美,对身为孩子的自己造成过巨大的压力,真的很难么?”
然后显的这部片子十分的不真诚,我就更(???)
在贾晓玲的眼中,她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有让她过上让人羡慕的日子。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在母亲的眼中,她最幸福的日子,就是和她那个十分有幽默感的爸爸选择在一起,然后有一个她那样的女儿。我觉得这并不能说明自己的母亲婚后过的并没有那么幸福,这只能说明大家对幸福的定义不一样,有的人觉得有钱就是幸福,有的人觉得有快乐就是幸福。在贾晓玲眼中,幸福就是让别人羡慕,可能是因为她一直都不曾耀眼过。所以看到这里,我其实觉得贾玲这部电影反而充满了真诚,她把自己最初的想法告诉了大家,这才反而更加可贵吧。
2. 许多人物的细节可以有,但是却并不需要出现
1)我看到很多人吐槽冷特这个人物角色,我觉得他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推动剧情的发展,就是因为贾晓玲是在看到了冷特和他父亲的争执之后,意识到了如果没有自己的出现,可能母亲会更加快乐(突出主题)。
而且,还有许多人吐槽冷特和贾晓玲的爱情故事,也没有必要。其实我觉得这个爱情故事的出现,纯粹是为了放松气氛,因为一步亲情片如果太过于沉重的话,不利于春节观看233,而且作为一名小品演员,搞笑是天赋。所以就也没有什么不必要的吧,更没有什么突兀吧。
2)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一个细节,就是厂长当时在演讲前,一直到处摸口袋找演讲稿,但最后却没有找到,就说了一句比赛开始。其实当时看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也有感觉到一丝丝的无厘头,就是这里出现的意义在哪里呢?(然后没错,我就看到了很多评论说这个地方出现没有意义)
我想了很久,我觉得这是为了讽刺刻画这个厂长角色。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这个年代,是1981年,这个时候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当时大氛围是出现了“工厂专制主义”,无论是从沈广林通过他的父亲得到了工作,亦或着厂里员工对沈广林以及他父亲的不敢颜色就能看得出来,这个年代的讽刺感。在这个时期,厂长意味着高高在上,而高高在上的人也其实很普通,需要演讲稿(这算是一种讽刺吧)。
3)就是这句俗语“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事物的必然发生。第一次出现这句话的时候是在什么地方,是在沈广林和李焕英推着单车,有说有笑的一起走过去。所以,也就在这个时候,贾晓玲突然意识到,这件事情发展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带着贾晓玲”本身的执念感,让妈妈就此过上好日子的执念感,突然发现,妈妈如果没有了我这件事情会变得更好的悲伤感。所以后面多说的几次,更像是对自己执念的一种肯定,就像(没错,妈妈没有了我她会更好,如果可以下辈子我也想当妈妈),以及释怀。
最后,我想说一下:
这部电影确实略微有些瑕疵,但我却并不觉得她过度煽情。(因为如果是过度煽情,我就不会只是啜泣了,而应该是号啕大哭了吧23333)车祸那也确实还存在一丢丢的BUG,穿越也略微出戏,但总的来说还是很扒错!
每个人或多或少,对自己的父母,都有着不一样的依赖和眷恋,存在滤镜是肯定的,因为你本身就存在属于你自己的主观意见,大部分的人都会觉得,别人的爸爸妈妈好,但是如果让你换,你会愿意吗?(我觉得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吧,因为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希望每个人都能给自己的爸妈长脸,让他们永远骄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