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快要到了,壹戈也应个景,说一说传统的贺岁片。因为今天要说的电影很特别,所以我们先说幕后故事,再来说电影拍了些什么。
内地电影市场第一部贺岁片,是冯小刚导演的《甲方乙方》,1997年12月24日上映,元旦的档期,竟然卖了3000万成为当年的票房冠军。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并不是说它的艺术成就很高,而是它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甲方乙方》是中国电影第一次,为一部电影定制档期,从这以后很多电影才开始重视档期,才有了春节档、暑期档、国庆档等一些分类。《甲方乙方》还有个重要的开端,就是导演不拿固定的片酬,而是从影片的利润中抽成,风险共担福祸相依,这当然是更加成熟的商业模式。
为什么是在1997年,电影市场发生了这么重大的变化呢?这要从几个方面说起。
首先一个,1997年正好是改革开放20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尤其是大城市的电影消费需求成倍增长。但国内电影拍摄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剧组成员拿工资的,那种古老的生产模式,几乎与市场完全脱节。90年代是第五代大导演如日中天的时代,张艺谋、陈凯歌等大牌导演,基本都在拍一些高规格的文艺片,比如我们熟知的《霸王别姬》、《活着》等等,都是在90年代中期完成的。这些电影奔着的目标几乎都是在国外拿奖,通俗性和娱乐性不足,有些甚至不能国内上映。
而另一方面呢,1994年转轨市场经济之后,国内开始大量引进好莱坞大片,标志性事件是1994年,引进了哈里森·福特主演的《亡命天涯》。在壹戈的记忆中,第一部在电影院看过的美国大片是《未来水世界》,后来还有《龙卷风》、《真实的谎言》等等。这种情况持续了很多年,到1998年,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在中国上映,狂揽3.6亿人民币,全世界都震惊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简直就是过来抢钱。
这就是当时的基本情况,国内电影产能严重不足,而好莱坞大片来势汹汹,无论是从文化还是从商业的角度,中国电影急需产业转型,但是出路在哪里呢?1997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找到了贺岁片这个突破口。
贺岁片这个概念源自香港电影,80年代就已经很火了,但国内观众第一次知道贺岁片,是1995年引进了成龙的《红番区》。其实《红番区》是一部个人风格浓厚的动作片,并不是香港传统意义上的喜剧贺岁片,但它是在春节档上映的,给了中国人一个提醒,原来过年不一定非要在家打麻将,可以出去看电影逛街。
1997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准备定向制作贺岁片,开始着手挑选剧本和导演,最终冯小刚的剧本《甲方乙方》获得了投资方的认可。同时还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甚至请来了很多电影院老板和售票员,目的就是要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喜剧片。
那么《甲方乙方》是一部怎样的电影呢?
剧本改编自王朔的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还加入了小说《顽主》里面的一些创意,拼凑出一部只有87分钟的幽默轻喜剧,内容是由几个小品串联起来。
四个电影厂下岗的员工,编剧钱康,副导演周北雁,演员姚远,道具人梁子,合伙搞了一个服务型公司,叫“好梦一日游”。你有什么无法实现的梦想,就找他们给你策划,演出一场大戏,至少让你过一天的瘾。
试营业服务的第一个客户是英达,书店老板。他每天关在书店里看书太无聊了,老想着当个将军多好啊,指挥千军万马,掌握生杀大权。“好梦一日游”就给他策划了,过一天巴顿将军的瘾。找了一堆群众演员扮演二战美国士兵,让他挨个训话。最绝妙的笑点是,道具员梁子竟然给蹭到了,一个坦克训练的真实场景。一群顶着八一标志的坦克轰隆隆地开着,旁边出现了一辆美军吉普,坦克群的指挥官没弄明白这是什么情况,呼叫指挥部:“洞幺洞幺,我是洞两,在我的左翼发现了美军。“”
第二名客户是川菜厨子李琦,他的苦恼是嘴不严实,想过一天守口如瓶的日子。接待他的姚远告诉他一句话,“打死我也不说”,让他记住了,怎么问都能告诉别人,坚持一天就成功了。“好梦一日游”给厨子设计的角色是晚清的革命党人,副导演周北雁先是给他上美人计,开口第一句话厨子就招了,“打死我也不说”,哥几个都没明白,以为他嘴硬呢,接着要大刑斥候,真把厨子给吓晕了,用凉水泼醒了之后,厨子还是那句话,钱康终于搞明白了,姚远告诉他的那句话就是“打死我也不说”。厨子守口如瓶的梦虽然没实现,可他知道了,当个英雄是真不容易。
第三个客户是家暴男傅彪。在家天天欺负老婆,老婆从来不敢反抗,家暴男琢磨着,这受气肯定是一特过瘾的事,他就想受一天的窝囊气,怎么折磨他都行。“好梦一日游”给他设计的剧本是,因为欠了地租被抓到地主家卖身为奴。让他当牲口蒙着眼睛拉磨,给地主婆当人肉马凳,端茶送水被泼脸,折腾一天实在是累了,跪在地上给地主婆捶腿的时候睡着了,地主婆一针给他扎醒了。家暴男当即就火大了,说要到消协去告他们,几个人连忙地道歉,姚远乘机教育他,人心都是肉长的,知道受气的滋味不好受,以后就别难为自己老婆了。果然这货回去之后,又是买菜又是做家务,还给老婆擦汗,把女人感动得泪流满面。
第四个客户就是点题之作了,也是最具笑点的一个。姚远的一个熟人,现在发了大财了,开着大奔,还有一个高尔夫球场。他的苦恼是每天吃龙虾象拔蚌都吃腻了,做梦都想过几天苦日子。姚远是真的想教训一下这个尤老板,但又怕他报复,就拟定了一份合同,甲方尤老板,乙方“好梦一日游”公司……
尤老板根本没仔细听姚远念合同,直接就给签了。姚远就把尤老板送到了深山里他二舅家,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二舅家本来就穷得叮当响,去年又遭了旱灾。姚远还嘱咐二舅,叫村里人把自家的牲口都看好了,然后收走了尤老板的电话,开走了大奔。后来“好梦一日游”的生意太火爆了,就把这件事情给忘了,两个月之后才想起来去接尤老板,那家伙躺在村口的土窑上,看着大奔终于来接他了,哭得跟泪人似的,灰头土脸胡子拉擦。二舅说,你们可来了,尤老板都快变成黄鼠狼了,一到夜里就两眼放光,全村的鸡都被他给吃光了,连耗子都吃了,就差吃人了。
还有好几个段子。骗一个失恋绝食自杀的小伙,说阿拉伯的一位公主看上他了,条件是让他好好活着等十年。让一个作死的女明星,签了一份委托书,让她永远地退出了娱乐圈,看你还作不作。
最后,姚远和周北雁把自己的新房,借给一对两地分居的夫妻。男的在北京工作没房子,住单位的宿舍,女的在青海,两地分居了20年。女人突然查出了肝癌晚期,姚远就让他骗老婆,说是单位照顾他们刚分了一套房子,让他们一直住到女人去世。只有这最后一个故事,莫名戳中了泪点,90年代夫妻两地分居的情况确实是非常多,阖家团圆就是中国老百姓长久以来的梦。
最有意思的不光是这些个小品段子,电影整体也像是一个梦。好梦一日游这个公司,开始是致力于帮普通人实现难以实现的梦想,后来都发展成帮助困难户、救死扶伤、惩罚坏蛋了。
电影其实是在嘲讽当年社会上很多不好的现象。2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部分先富起来了,但为富者不仁,骄奢淫逸颐指气使;而另一部分人生计艰难,青年失志老无所依。但电影把这些矛盾处理得轻松诙谐,台词风趣幽默,段子层出不穷,分分钟都有戏。出场的个个都是当红的实力派演员,著名的《后浪》演讲者何冰老师,当年在《甲方乙方》里,只能算是最小的咖。
如果是没看过原片的朋友,强烈建议细看一下原片。 |
|